|
截至2018年4月,中国动力电池总产能200GWh,较2016年底增加110GWh,2016~2017年是国内动力电池建设热潮。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出现抢装潮,一度出现动力电池产能不足现象。
且2015年间,新能源汽车补贴高,原材料成本还未大幅上涨,因此2015年动力电池的盈利能力高,毛利率普遍超过30%,在高毛利、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吸引下增加多家新进入者(集团公司、上市公司、原数码锂电企业等),开始动力电池产能建设,另外已成立的动力电池企业也加快产能布局。

GGII数据显示,2015~2017年间国内有超过30家动力电池企业成立,其产能规划一般为6~10GWh,且建设分为三期,当前基本完成一期建设。

2017年全国动力电池出货量44.5GWh,产量超过50GWh,产能利用率不到40%,国内动力电池已出现结构性过剩趋势。
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发生较大变化,一是,新能源汽车补贴继续下滑,倒逼动力电池价格大幅下滑。当前动力电动系统价格1.2~1.4元/Wh,较2017年初降幅近30%,另外三元材料价格较2017年初大幅上涨4~6万/吨,带动动力电池成本居高不下,双重因素带动动力电池毛利下滑,行业整体维持在20%~25%;二是,企业间的分化加剧。一二线梯队企业与三四线企业的差距,从出货量开看,大者恒大趋势明显,即三四线企业获得订单的难度更大。三是,补贴门槛提升,终端对动力电池的要求提升,缺乏研发实力、产品品质难以持续改善提升的电池企业产能无法得到应用。
整体来看,2018年动力电池环节呈现:盈利能力下跌、订单集中化、性能继续提升加速分化、不同种类的原材料价格波动趋势不一等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