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教育频道4月20日电 如何为桥梁“看病诊断”,对桥梁各项安全指标进行检测评估?4月19日,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在重庆召开项目成果评价会。经评价,由重庆交通大学参与研发的“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内部锈蚀度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与“公路桥梁检测评估决策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两项科研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水平。
项目成果评价会议现场。新华网发(重庆交通大学供图)
会上,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永斌为组长、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福敏研究员为副组长的专家组,对重庆交通大学和云南交通系统单位合作完成的“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内部锈蚀度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公路桥梁检测评估决策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两项科研成果进行了评价。
评价意见认为“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内部锈蚀度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路桥梁检测评估决策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内部锈蚀度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主要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腐蚀这一影响桥梁健康和使用寿命的“第一杀手”研发了两项技术。一是采用涡流加热、红外检测技术,对比锈蚀与未锈蚀钢筋混凝土表面发热速率的不同,提出检测钢筋混凝土锈蚀度的新方法,研发钢筋混凝土桥梁锈蚀度无损量化检测新装备;二是基于金属磁记忆理论方法,研发利用金属磁记忆效应检测混凝土结构钢筋锈蚀新技术,研制出混凝土结构钢筋锈蚀量化无损检测装置,实现了基于磁记忆的混凝土内部钢筋锈蚀范围和锈蚀程度的量化无损检测。目前,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云南、广西等省份的20余座钢筋混凝土桥梁。
“公路桥梁检测评估决策一体化信息平台”研究则攻克了野外移动终端便携式桥梁检测数据采集、基于日常检测的桥梁技术状况和安全状况评估、基于长期监测信息的桥梁安全评估、基于状态评估的桥梁管养决策支持等关键技术难题,开发了公路桥梁集检测评估决策一体化的信息平台。成果完成了桥梁技术状况评分“构件—部件—全桥”体系的代码化,为桥梁“看病开处方”提供了智能化决策支持。该项成果已在云南保龙、玉元、昭待高速公路400多座桥梁中得到了示范应用,对桥梁的科学管养和安全运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上述两项成果均是以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周建庭教授为带头人、重庆市科技创新团队“桥梁监测、评估与加固”成员发挥交叉学科融合、刻苦攻关近五年时间取得的。(邓红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