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国高新材料科技学术信息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中心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耐火、耐磨 粉末冶金 功能与电子材料 能源与环境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 2025全国燃烧科学前沿与燃烧技术创新研讨会
更多>>   能源与环境
实干争春看贵州|铜仁新 2025-02-08
罗云峰调研新质生产力发 2025-02-08
新型钙钛矿叠层电池能效 2025-02-08
我国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 2022-05-27
电池行业一季度利润承压 2022-05-04
温州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 2022-05-04
中国电动车锂电安全联盟 2021-09-14
宁德时代斥资135亿元 2021-09-14
汽车产业如何实现技术创 2021-09-14
新华财经|我国燃料电池 2021-05-07
更多>>   联系我们

中国高新材料科技学术信息网

中科促研(北京)新材料研究院

E-mail:cailiao1717@126.com(科研项目、课题合作)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文体路24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 内容浏览
新能源车电池将迎首轮淘汰期
时间:2018/3/1 16:11:48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946

 

     河南商报记者 王磊彬

  2月26日,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等七部委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鼓励新能源车企、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等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

  据悉,《暂行办法》将自2018年8月1日施行。

  【政策】

  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

  新能源车企承担主体责任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范围的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回收成了摆在行业面前的首要问题。《暂行办法》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负责回收新能源汽车使用及报废后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

  “废旧动力蓄电池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还会污染环境、危害社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处长李大刚说,工信部节能司曾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及再利用问题,以疏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商业模式上,国家鼓励企业通过回购、以旧换新、给予补贴等措施,提高其移交废旧动力蓄电池的积极性。

  

  

  【解析】

  “退役”后的动力蓄电池

  有巨大的再利用价值

  

  据了解,国家在规范动力蓄电池回收体系的同时,强调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原则,鼓励电池生产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合作,在保证安全可控前提下,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则,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开展多层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降低综合能耗。     

  

  【市场】

  首批新能源汽车电池

  即将迎来淘汰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79.4万辆,销量为77.7万辆。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53万辆,已占全球市场保有量50%以上。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年限一般在5~8年。如果从2014年开始算起,那么首批投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已基本处于淘汰阶段了。

  

  【趋势】

  新能源汽车电池

  回收市场空间巨大

  

  动力蓄电池回收与再利用庞大的市场容量,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再生利用与梯次利用的模式。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新乡市正在开展建立动力锂电池的梯次利用与回收体系有关工作。

  “新乡市与北汽集团将在锂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将共同建设北汽新能源车用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基地。”李大刚说。

  据了解,省内专门从事电池回收的企业有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该院建成国内首条5000吨/年基于干法全自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生产线,实现了动力锂电池的高效、环保回收处理。

  郑州宇通客车新能源环境适应性属性首席工程师孙艳艳称,目前,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处在初期探索阶段,行业还没有太多可以参考的案例,但可以肯定的是,电池回收再利用行业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有行业人士预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2018年可达50亿元的规模,2020年将突破100亿元,到2023年达到250亿元。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国家也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产业基金,研究探索动力蓄电池残值交易等市场化模式,促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

 

 

 

 中国新材料网  中国电子材料网  中国复合材料集团  中国耐火材料网  中国功能材料网  中国超硬材料网
 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信息服务平台  高分子材料网  中国粉末冶金网  中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信息网  中国铸造网
版权所有:中科促研(北京)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乐缘文化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112号
京ICP备20210172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