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国高新材料科技学术信息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中心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耐火、耐磨 粉末冶金 功能与电子材料 能源与环境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 2024全国纳米材料发展与先进纳米技术研讨会
更多>>   生物医用材料
重庆大学刘汉龙院士团队 2024-08-14
从伤口敷料到药物递送, 2024-08-14
新材料产业创新投资机遇 2024-08-14
乳酸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突 2024-04-23
征集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 2024-02-25
川宁生物与微构工场合作 2024-02-25
两部门联合开展生物医用 2024-02-25
新型纳米材料可增强树突 2021-09-14
生物医用材料——医疗器 2021-05-07
从“钛”安全到“钛”厉 2021-05-07
更多>>   联系我们

中国高新材料科技学术信息网

中科促研(北京)新材料研究院

E-mail:cailiao1717@126.com(科研项目、课题合作)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文体路24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 内容浏览
短短9年,是什么令光谷生物城世界级成果迭出
时间:2017/11/26 13:00:15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948

 

武汉华大基因员工在高通量测序实验室内工作

blob.png

禾元生物研发人员在做实验

今年9月,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2016年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50强”,千亿“药谷”武汉光谷生物城,紧随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综合实力位居第三位。

生命健康是国家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年,全国生物产业产值3.8万亿元,占GDP约5%,成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当前,我国正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增强经济质量。

如何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光谷生命健康产业的时代使命。

从二妃山下的黄土坡,到全球最好的生物园区之一,不过9年。

从一张白纸,到8家世界500强集聚、逾千家生物企业扎堆,亦不过9年。

徜徉园区,不见车水马龙,不闻机器轰鸣,每平方公里产出却超过50亿元。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认为,湖北省及武汉市将生命健康作为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不仅打响了“光谷生物城”的国际品牌,更将这一成功经验复制到省内8个市州,构建了独特的“湖北模式”。

去年,武汉光谷生物城企业总收入跨越千亿大关。截至今年7月,生物城企业税收已完成全年计划。

培育创新生态

地方经济发展,多依赖资源、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

然而,当要素红利边际效应递减,地方经济的发展靠什么作为新的支撑、动力和增长点?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但长春认为,过去9年,光谷生物城抢占产业制高点,关键是努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生根,建立了一套区域创新体系。

错位发展,建设创新载体。光谷生物城先后规划建设了生物创新园、生物医药园、生物农业园、医疗器械园、智慧健康园、医学健康园和国际生命健康园7个产业专业园区,为产业聚集提供充足空间。

链式布局,搭建平台体系。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仪器共享中心、动物实验中心、生物药中试放大平台等33个公共技术平台,11个专业孵化加速平台,使企业研发成本大为降低,加速了成果转化。

引进培育互补,聚集创新主体。一方面,引进美国辉瑞、德国费森尤斯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50家上市公司落户;另一方面,全力培育本土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

企业为大,打造服务体系。为让1000多家企业办事不出园区,生物城整合省、武汉市政务资源,特辟行政服务绿色通道,先后引进省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中心、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等近10家重要的行业监督检测机构,成立省药监局东湖高新区直属分局,就地办理新药检验、检测和申报。

以人为本,集结创新人才。陈焕春、邓子新等13位院士在此坐镇,拥有23位国家“千人”、67位湖北“百人”、19位“武汉城市合伙人”、485个光谷“3551”高层次生物人才团队,其中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超过80%。这些高层次人才团队为光谷生物城带来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原始创新项目、资金、理念和视野。

多层联动,激发金融活力。聚集了70支生物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基金总规模近500亿元,促成凯鹏华盈、经纬中国等国际顶级资本对光谷生物企业累计投资达94.67亿元。同时,与民生银行、建设银行、农商行、汉口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合作,设立生物健康“基金贷”“助保贷”“萌芽贷”“保证保险”等,将生物城作为科技金融创新的“试验田”,累计信贷支持64.96亿元。

 

 

 

 中国新材料网  中国电子材料网  中国复合材料集团  中国耐火材料网  中国功能材料网  中国超硬材料网
 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信息服务平台  高分子材料网  中国粉末冶金网  中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信息网  中国铸造网
版权所有:中科促研(北京)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乐缘文化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112号
京ICP备20210172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