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生意社数据,5月2日国内最新钴价374833.34元/吨,最近90天上涨27.42%。业内人士称,钴市在4月的强势反弹后,仍有很大可能在五月里持续上涨至少半个月的时间。 供给方面,据有色金属行业研究机构安泰科分析,受到钴盐价格高于金属钴价的影响,预计2017年国内金属钴产量将有所减少。海外市场由于部分冶炼企业持续停产,2017年钴供应量有可能进一步减少。 需求方面,预计2017年中国钴消费量为5万至5.2万吨,同比增加10%。钴的主要用途包括以钴酸锂和三元材料的形式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5月2日,工信部发布第四批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共包括96户企业的453个车型,今年以来累计发布4批136户企业的1473个车型。在新能源车产销放量的背景下,上游的三元电池需求将支撑钴价。机构预计2017年-2020年,我国和国外三元材料钴需求量将分别以70%、50%的年均复合增速增长。 展望后市,由于导致去年以来这一波钴价猛涨的主要逻辑——供需失衡的现状仍未有明显反转,在供给有限、需求仍强的情况下,钴价有望继续保持强势。 相关概念股: 特锐德:车桩并举成效显著,充电生态+多能生态网逐步推进 2016年营收同比增103.4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72.74%。2016年,公司实现营收61.09亿元,同比增103.48%;归母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增72.74%;每股收益0.25元;综合毛利率21.47%,同比降2.68pct;期间费用率16.04%,同比降0.67pct。利润分配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20元。 2017年一季度平稳增长。2017年一季度,公司公告预计实现营收9.42亿元,同比增7.65%;归母净利润5556万元,同比增10.99%。 新能源汽车板块&EPC光伏业务&川开电气并表共推营收增长。公司营收增长主要源于:1)新能源电动汽车板块表现优异,营收16.72亿元,同比增长10倍左右;2)EPC光伏业务营收12.74亿元,同比增159%;3)川开电气并表,全年并表9.9亿元。 分业务来看:1)传统制造业务(不含光伏EPC)营收31.62亿元,同比增34%左右,主要源于川开电气并表等因素,毛利率26.38%,同比略增1.83pct;2)光伏EPC业务营收12.74亿元,同比大增159.15%,毛利率13.91%,同比降9.42pct;3)新能源汽车销售及充电业务营收16.72亿元,同比大增10倍左右,源于电动汽车销售拓展较好。 一机两翼,打造“电力设备+充电生态+多能生态网”。公司以电力设备制造为“机身”,以充电生态网和多能生态网“两翼”协同发展,实现电网系统大数据运维、移峰填谷、智能管理等现代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双生态网业务均具备比较好的前景,未来随着业务不断推进,有望推动公司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充电生态网:车桩并举成效显著。2016年,公司大系统卖电、大平台卖车、租车生态系统持续打造,公司部分地区合资公司车桩并举,电动汽车销售取得优异成效,板块实现营收16.72亿元,毛利润3亿元。截至17年1月底,公司累计投建充电桩超过15万个,上线运营5万个,为国内运营桩体最多的公司。随着电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充电设备使用率的提升,认为在经过投资期后,公司充电生态板块业务有望逐步盈利。 多能生态网业务:打造固体电蓄热调峰+分布式供热模式。公司在东北地区成立合资公司,与热电厂合作,利用高电压固体点蓄热设备为东北电网提供调峰辅助服务,获取调峰辅助服务费;同时,可将电能转换成热能,通过分布式供暖提供供热运营服务。公司固体蓄热与分布式供暖技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公司已建成并投运了丹东、长春及调兵山等全球首例固体电蓄热调峰项目,投建规模分别为260MW、320MW、280MW。固体电热调峰+分布式供热具备较好的盈利性,预计从17年冬季供暖季可开始逐步贡献业绩。 通合科技:充电桩收入占比过半,2017年蓄势待发 收入稳定增长,净利润略有下滑: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20.04%,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降低3.98%,主要系核心产品充电桩模块毛利率下滑明显(-14.58%)所致(其中四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下降15.65%),EPS0.51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15亿元。同时公司通过利润分配预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股10股转增8股。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100.00万元~600.00万元。 行业竞争激烈致使毛利率回落,充电桩收入占比保持五成以上:公司2016年综合毛利率40.35%,同比下降9.91个pct,下滑较明显。分业务方面,公司电动汽车车载电源及充换电站充电电源系统、电力操作电源与其他电源产品分别实现收入1.24亿元、0.80亿元、0.17亿元,同比增长16.85/21.98/37.84%,各自毛利率分别为32.67/47.74/68.74%,较上年同期变动-14.58/-4.86/-0.33个pct。 充电桩大类产品由于行业新进入者较多,产品价格有所下滑,毛利率在2016年收到了较大成程度的冲击。具体分拆充电桩业务板块,公司充电模块收入增长63.6%,车载充电中同比下滑32.45%。充电桩模块与车载电源合计收入占比达55.63%,仍是上市公司中非常“纯粹”的充电桩属性公司。公司2016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变动-0.32/-2.94/-0.45个pct。整体期间费用率下降3.71个pct,期间费用控制良好。其中财务费用延续2015年负值情况主要系公司平均货币资金增加导致利息收入增加所致。 充电桩行业2016低于预期,2017需求更为迫切:能源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公共桩累计数量由年初约5万增至年末约15万台(其中国网建成充电桩2.2万),而当年新增新能源车约51万辆,同时受制于私家车专用桩安装推进缓慢与历史桩车配套低等问题,目前社会桩车比与2020年1:1的桩车比目标差距明显。预计2017年新能源车增速仍将达40%,对充电桩的配套需求将更为迫切。 沪深300起,虽然不及国网招标数量集中,但是全国范围内基于各地充电桩十三五规划与新能源公交车的替换需求,几十至几百万的订单数量今年有增多迹象,充电桩的销路更将广泛;2)充电运营模式的利润兑现,认为在公交快充领域会率先实现盈亏平衡;3)电池技术革新,大功率快充桩的需求会逐步成为主流,较高毛利率的直流充电桩厂商持续受益。在近日公告的国网充电桩一标招标中,大功率快充桩成为招标占比最大的产品已初步印证以上判断。公司以电源模块起家,独有的“谐振电压控制型功率变换器”技术可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近两年充电桩收入占比都过半,在快充桩充电模块制造领域有充足的技术优势,望受益快充桩的广泛铺设。 重视研发、重视激励:技术是公司成长发展的基石,2013-2016年公司研发营收比分别为9.24%、11.02%、10.84%和11.01%,形成了以“谐振电压控制型功率变换器”和“软开关谐振式DC-AC逆变电路”为代表的核心技术。目前开发的新一代水冷车载DC-DC电源与电控产品都已进入设计转换阶段,在未来望取得收入。同时公司2016年底完成股权激励,向72名董事、中高层管理人员及主要骨干人员发行105.50万股作为股权激励,发行价格42.5元/股,锁定期及相应解锁比例分别为12个月(40%)/24个月(30%)/36个月(30%)。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为基数,2016/2017/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5%/30%/45%,对应主营业务收入为 2.13/2.41/2.69亿元。此次股权激励的实施望进一步激发核心骨干员工的工作动力,保障公司业绩平稳发展。 投资建议:看好公司在新能源车充电桩及车载电源领域的优势布局,并期待公司在快充桩放量的未来充分受益。同时公司在充电站建设和运营领域已经取得的部分成果,布局电机电控也望在未来体现收入,预测公司2017-2019年EPS分别为0.61/0.74/0.85元。
风险提示:充电桩业务毛利率下滑风险,充电桩行业发展不及预期。 德威新材:线缆材料业务稳定增长,新能源战略继续推进 公司发布2016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5.81亿元,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7743.92万元,同比增长22.46%,每股收益0.08元。根据wind数据,截止16年年底英国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较16年初增长48%,增加了公司的原材料成本,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增速略低于预期。公司预计17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175.57万元-1051.82万元,同比降低5%-15%。 主业稳定增长,持续开发高端产品增强竞争力: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提供普通线缆材料和特种线缆材料的线缆高分子材料生产企业之一,16年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家电网投资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公司稳步开拓市场,线缆用高分子材料市占率稳步提高,累计销售高分子材料15.35万吨,同比增长20.47%。其中XLPE料实现收入9.19亿元,同比增长28.63%,毛利率稳定在13.6%;通用PVC料实现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30.17%。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成功募集净额5.94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及投资建设的110KV高压电缆绝缘料,填补了国内中高级电缆料的空白,完成公司电缆料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升公司产品档次。 设立德威商业保理,收购捷报信息,布局供应链金融:我国国内应收账款保理市场空间较大,公司于15年12月成立德威商业保理公司,并控股工讯科技不捷报信息,用于搭建交易平台和企业数据库,作为辅劣为保理业务提供信用信息,完善保理业务布局。德威商业保理可利用公司20年电缆行业经验和资源为产业链中的公司提供担保不保理业务,德威保理2016年实现净利润882.50万元,增厚了公司业绩。 军工新能源战略不断推进,国内率先布局燃料电池市场: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快速切入新能源领域,16年7月通过设立德威明兴新能源,正式涉足氢燃料电池领域,8月德威明兴新能源不大连新源动力签署氢燃料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11月公司不美国混合动力有限公司签订《关于氢能源和燃料电池技术合作备忘协议》。公司将投资1千万美元取得美国混动10%的股权,并且另行投资1千万美元取得美国燃料电池55%的股权。12月公司拟投资2194.23万元受让贵州特车30%股权并以自有资金3464.57万元进行增资,增资后持股30%。通过对国内外整车企业、氢产业及燃料电池企业的参控股,公司将逐步深入新能源车产业链燃料电池领域,未来有望成为公司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公司主业平稳较快发展,并逐步完善在军工新能源产业的布局,未来有:望受益于燃料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预计公司2017-2019年EPS分别为0.12、0.14、0.16元,对应PE分别为53.8、43.8、37.9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