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日报道,现如今全球科技产业频频陷入乱局,国际间更形成一股“禁运制裁”风潮。中美争端才刚缓和,日本和韩国却擦枪走火,日本宣布对出口韩国的三种半导体材料将采取更为严格的规范,首当其冲是对三星电子、 SK 海力士的 DRAM 、 NAND Flash 芯片影响。
根据日本政府对于韩国半导体材料的出口管制,自 7 月 4 日起将取消韩国的最惠国待遇,在氟化聚酰亚胺( fluorinated polyimides )、光刻胶( photoresist )、氟化氢( hydrogen fluoride )这三种材料出口上,从原先的免申请出口许可,改为逐案审核,相关审查流程最长将达 90 个工作日。 随着日韩之间冲突加剧,韩国公司纷纷找寻其他地区的替代原料,中国的芯片商可能会成为其中的获利者,不过,外媒《Financial Times》认为,中国本身仍有一些问题必须要解决。 由于对二战时期的劳工问题无法取得共识,日本对韩国实施了出口限制,包含 OLED 显示器原料氟化聚酰亚胺、半导体原料光阻剂和高纯度氟化氢等原料都受到限制,对韩国而言打击甚大。除了产量无法达标,也会伤害到其高价值的出口产业,使得韩国厂商必须转向与中国做生意,以取得替代资源。 这对一直想要发展芯片产业,提高自主性的中国而言也是转换新气象的好时机。里昂证券(CLSA)分析师Sanjeev Rana表示,为了管理风险,韩国的大公司需要找到其他地区供应原料,这给了中国供应商一个好机会。 知情人士透露,全球最大的存储器芯片制造商三星电子也已经开始测试中国制的替代原料。 长期看来,这可能会让韩国与中国关系变得更紧密,且中国将会是唯一受益者。 然而,中国的芯片制造也有许多要面对的问题。虽然不论是技术或是规模发展速度都很快,但是中国芯片制造商的技术与美国、韩国以及台湾相比仍然有几年的差距。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科技政策计划主任路易斯表示,尽管经过40年的投资,目前中国仍然无法制造先进半导体,中国使用的半导体只有16%是由该国生产,其中更只有半数是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