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悉,2019年6月17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在广东东莞召开。
这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由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承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吕坚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中科院物理所汪卫华院士,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徐红星院士,中科院物理所于渌院士等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会上,专家学者们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领域的现状与发展,以及两个领域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同时,也讨论了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领域产学研结合,为企业、研究机构乃至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科学前瞻和战略咨询。此外,本次论坛也聚焦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的定位、发展及组织形式等,并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提供战略建议。
与会院士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在材料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和威力,两者的结合推动着材料基因组工程的发展。“数据+人工智能”是材料基因工程的核心,人工智能变革科研数据的搜集、获取方式,也能变革科研数据的分析方式与效率。同时,材料科学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硬件基础,也在某些方面很大程度上制约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加强材料科学研究是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和开拓的关键。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由中科院学部局与中科院物理所共同支持举办,论坛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由三点:一是搭建汇聚全国优势科技资源和力量,助力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智库平台。二是研讨大湾区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促进政产学研各界的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和创新文化氛围,助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软实力。三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的品牌活动,发挥院士作为高端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等独特优势,汇聚全球高端科技人才和智力资源,助力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齐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