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5月11日讯(记者揭明玥 通讯员陈欣 李念)利用先进的智能传感技术,竟能实现现代“算命”?纳米科技的发展,将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今天,为期三天的“WILEY-黄鹤楼先进纳米材料高端论坛”,将在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顺利闭幕。连日来,来自国内外80余名纳米材料领域的世界知名专家齐聚该校,进行了多个主题报告,其中开展的院士与本科生面对面活动,更让该校学子乐享一顿科技大餐。
据介绍,该论坛由武汉工程大学主办,该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人事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发展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承办,WILEY出版集团、湖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民族大学等单位协办。会议邀请的80余名世界知名专家,其中有院士4名,杰青、长江学者30余名,四青人才10余名,境外专家20名。
楚天都市报记者现场看到,出席开幕式的专家大咖阵容强大,有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厦门大学孙世刚院士、武汉工程大学校长王存文、副校长张文学、副校长涂方剑、Wiley集团大中华区总监徐广臣、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张修华、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熊鹰、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舜等。
武汉工程大学王存文校长在欢迎辞中,介绍了该校的发展历程以及学科建设、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情况。同时,王存文校长表示,纳米科技是引领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力量,给材料、信息、绿色制造、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人类生活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技术。本次论坛将聚焦新型纳米材料,重点研讨它们在环境、化学、生物、医学、能源、催化等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共同探讨世界纳米科技与材料前沿发展及应用,旨在为纳米科技领域的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世界级的高水平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平台,进而吸引和鼓励更多纳米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和投身纳米科技进步事业,合作开展重大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研究,为推动纳米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开幕式上,陈洪渊院士作了题为《智能传感技术的今天与明天》的专题报告。陈院士从“生命分析化学面临的基本挑战”、“分离与分析的关系”、“分析化学中分与析的辩证统一”、“质谱学的物理模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指出传感器是智能制造的第一道战线,其结合当前个性化、仪器化的发展趋势为生命科学检测创造了广阔舞台。陈院士的报告对纳米材料智能传感领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徐广臣博士介绍了WILEY出版社、旗下材料化学类期刊及编辑部团队。徐广臣博士对旗下InfoMat期刊进行了详细介绍,该期刊聚焦具有独特电、光和磁特性的新材料及它们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中的应用,为研究人员交流观点提供高质量的平台,欢迎广大研究者投稿相关主题的成果。
孙世刚院士作了题为《电化学能源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的专题报告。孙院士从燃料电池金属纳米催化剂、单晶模型催化剂、高指数晶面纳米催化剂、非贵金属催化剂、锂电池负极材料、锂电池正极材料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解电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原理和性能调控方法,向大家介绍了其研究团队最新科研成果、同与会者分享了其在电化学能源研究领域多年积累的宝贵科研经验,并与现场学者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学者们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院士-本科生面对面”活动,邀请了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成会明院士,厦门大学孙世刚院士,深圳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张学记院士为该校本科生作专题报告及面对面交流。同学们针对感兴趣或存疑的地方,现场与院士们进行了互动交流,院士们详细解答。陈洪渊院士还代表四位特邀院士,为该校题词留念,以词“做人做事做学问”勉励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