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涡轮风扇航天发动机,一直难以突破的瓶颈就是发动机涡轮前的进口温度,进口温度越高,发动机的推力也就越大,而这对发动机内涡轮叶片和燃烧室的抗高温性能有很高要求,其抗高温的涡轮叶片材料研制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铼,是被发现最晚的天然元素,全球已探明的储量仅2500吨,价格更是达到白金的价位,它能保持在1700度的航空发动机火焰中不被融化,因此几十年来一直被作为涡轮的制作材料,但是这样的金属是非常稀缺的。
出品|国器
制造发动机的关键材料“铼”非常稀缺
从上世纪美国F22战机所使用的F119涡扇发动机,其涡轮进口温度就就已经高达1650度,但随后的十年,美国F35战机发动机的进口温度也在1600度徘徊。虽然美国坐拥全世界最大的铼市场,80%的铼都被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即使美国已经将发动机铼含量提高到6%,但是还是因为铼资源稀缺难以量产,何况是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控着全球的铼市场,对中国铼资源的进口采取着严格的限制。于是,寻求航空发动机材料的新途径对中国是迫在眉睫的。
高温热障涂层的研发成为发动机突破的关键口
在目前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中,在金属表面添加抗热涂层就是提高涡轮进口温度的有效途径,来自昆明理工大学的材料研究团队就研发出一种新型陶瓷热障涂层,如果经过后期的完善和验证通过,有望使我国的航空发动机进口温度达到1600度到1800度的范围,打破国际上的最高使用温度,届时国产发动机的推力将会大大提升一个台阶。如果运用到国产的涡扇—15航空发动机上,在结合五代单晶高温合金配合使用,新一代国产发动机的性能将必定有一次质的飞跃。
我国新型涂层将打破国际最高温度
我国的热障涂层起步晚,仍然与国际有一定的差距。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热障涂层的研究,并在70年代后成功应用。而我国的热障涂层研究起步仅靠从乌克兰,俄罗斯引进的设备,其应用更是晚到2000年后,但是经过近10几年的研发,我国已经基本能成熟研发涂层材料并加以应用。传统涡轮发动机的热障涂层大都采用氧化锆陶瓷,在涡轮上涂上一层氧化锆,可以使其承受的温度增加100度左右。未来航空发动机的温度将会朝着2000度的关口突破,于是新型热障的研究也被各国提上日程,中国自然也是如此。
新材料研究团队全球仅中国一家
此次我国团队研发的新型稀土钽酸盐陶瓷热障涂层,其最高承受温度可达1800度,相比于氧化锆降低表层温度100度,它可降低近200度,其抗热性能更加明显,使用寿命也大大增加。在全世界范围内,该涂层的研究团队仅中国一个,从发现到最后的应用体系也全部由中国建立,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目前,该涂层已经在航天领域开始试用,随着国内各团队的联合攻关,其最后的应用也将到来,中国的热障涂层技术也将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