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国高新材料科技学术信息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中心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耐火、耐磨 粉末冶金 功能与电子材料 能源与环境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 2025全国燃烧科学前沿与燃烧技术创新研讨会
更多>>   行业新闻
握紧产业链发展“金钥匙 2025-08-04
黑龙江:新材料产业集群 2025-08-04
握紧产业链发展“金钥匙 2025-08-04
海南:到2027年全省 2025-08-04
创新算法筛选出54种高 2025-08-04
资本赋能“新”引擎 宁 2025-08-04
2024年我国新材料产 2025-08-04
新溶剂助力一步合成抗菌 2025-08-04
北京发布“人工智能+新 2025-02-08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乌兰 2025-02-08
更多>>   联系我们

中国高新材料科技学术信息网

中科促研(北京)新材料研究院

E-mail:cailiao1717@126.com(科研项目、课题合作)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文体路24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 内容浏览
金属材料变革将影响中国半导体设备的研发方向
时间:2018/7/3 8:56:43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023

 

     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商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于 6 月 6 日宣布,材料工程获得技术突破,能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I)时代加速芯片效能。应材表示,20 年来首桩电晶体接点与导线的重大金属材料变革,能解除 7 纳米及以下晶圆制程主要的效能瓶颈,由于钨(W)在电晶体接点的电性表现与铜(Cu)的局部终端金属导线制程都已逼近物理极限,成为 FinFET 无法完全发挥效能的瓶颈,因此芯片设计者在 7 纳米以下能以钴(Co)金属取代钨与铜,藉以增进 15% 芯片效能。

采用钴可优化先进制程金属填充情形,延续 7 纳米以下制程微缩

钨和铜是目前先进制程采用的重要金属材料,然而钨和铜与绝缘层附着力差,因此都需要衬层(Liner Layer)增加金属与绝缘层间的附着力;此外,为了避免阻止钨及铜原子扩散至绝缘层而影响芯片电性,必须有障壁层(Barrier Layer)存在。

如下图所示,随着制程微缩至 20 纳米以下,以钨 Contact(金属导线及电晶体间的连接通道称为 Contact,由于 Contact 实际形状为非常贴近圆柱体的圆锥体,因此 Contact CD 一般指的是 Contact 直径)制程为例,20 纳米的 Contact CD 中,Barrier 就占 8 纳米,Contact 中实际金属层为 12 纳米(Metal Fill 8nm+Nucleation 4nm),Contact CD 为 10 纳米时,实际金属层仅剩 2 纳米,以此估算 Contact CD 为 8 纳米时将没有金属层的容纳空间,此时衬层及障壁层的厚度成了制程微缩瓶颈。

▲ 钨 Contact 的 metal fill 情形。(Source:应材;整理:拓墣产研)

注:图中 Barrier 包含衬层+障壁层。

然而同样 10 纳米的 Contact CD 若采用钴(如下图),其障壁层仅 4 纳米,而实际金属层有 6 纳米,相较于采用钨更有潜力在 7 纳米以下制程持续发展。

▲ 钴 Contact 的 metal fill 情形。(Source:应材;整理:拓墣产研)

注:图中 Barrier 包含衬层+障壁层。

金属材料变革将影响中国半导体设备的研发方向

目前中国半导体设备以蚀刻、薄膜及 CMP 发展脚步最快,此部分将以打入主流厂商产线、取得认证并借此建立量产数据为目标,朝向打入先进制程的前段电晶体制程之远期目标相当明确,然而相较国际主流半导体设备厂商的技术水平,中国半导体设备厂商仍是追随者角色,因此钴取代钨和铜的趋势确立,将影响中国半导体设备厂商尤其是蚀刻、薄膜及 CMP 的研究发展方向。

 

 

 

 

 中国新材料网  中国电子材料网  中国复合材料集团  中国耐火材料网  中国功能材料网  中国超硬材料网
 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信息服务平台  高分子材料网  中国粉末冶金网  中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信息网  中国铸造网
版权所有:中科促研(北京)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乐缘文化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112号
京ICP备20210172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