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广网长春6月27日消息(记者覃勇)新材料意味着新性能、新工艺和新产品,人类社会每一次技术革命往往都跟材料科技的进步有关。正在长春市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聚焦国内材料科技创新,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特别举办了“先进材料创新专题展”,共展出全国86家单位的184个展项,涵盖了国内在复合材料、骨组织修复材料、节能环保材料等各种新材料的创新研发,令人大开眼界。
碳纤维复合材料“跟跑”世界先进水平
在展厅里最吸引眼球的,要属前不久首飞成功的国产C919大飞机模型。C919材料提供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高志强介绍说,目前C919后机身后段、后机身前段、副翼、垂尾,采用的都是复合材料。“中国大飞机目前还属于‘跟跑’阶段,复合材料的使用占比为20%。中俄合作研制的国产C929飞机,复合材料使用比例将达到50%,到那时,中国会将与国际先进水平处于‘并跑’阶段。
航空航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晓来到展区,便被记者团团围住。他介绍说,“飞机减重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复合材料的使用是重要环节之一。近10年来,我国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国外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侯院士认为,中国的复合材料总体上处于第二代水平,国外大约在第三代水平。目前中国正在突破第三代关键技术,但还未实现应用。还需要5到10年的努力,才能与国外处于相当水平。另外,我们在复合材料制造的成本和质量上跟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一个好材料的应用除了材料本身以外,还跟设计有关系。复合材料设计和金属材料设计完全不一样,金属材料设计就是结构设计,它不涉及材料工艺,复合材料的运用既涉及结构,也涉及工艺,是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的统一,目前我们这方面的人才还比较欠缺。
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全球领先
说到复合材料,侯院士认为,最令人眼前一亮的,还是现场展出的性状记忆复合材料。温度一升高材料就变型,从而实现太空中太阳能帆板自动展开;在太空,同样可以利用材料的记忆功能,通过温度的变化实现手机盖的展开和缩紧;使用复合记忆材料,未来甚至可能生产出可折叠的飞机——“这种记忆功能是靠高分子材料本身的功能来实现的,在一定温、光、电条件激励下,材料可以靠自身的记忆呈现某种形态。”据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冷劲松教授介绍,目前哈工大在这项技术上的研发在国际上名列前两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