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济南5月22日电 5月21日,中国生物材料学会海洋生物材料分会暨首次高层学术论坛在青岛举行。与会专家建议,应进一步推进海洋生物材料产业化。
在论坛上,暨南大学教授、中国生物材料学会海洋生物材料分会主任委员周长忍介绍,生物材料是专门用于人体治病、诊断、康复、保健的材料。海洋生物材料,顾名思义,是指从海洋生物里面提取的材料,相比于其他生物材料,海洋生物材料多是人体可以吸收的,与人体的相容性好。不同于陆地生物会感染传染性疾病,海洋生物的安全性更高。同时,海洋生物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也相对低廉。
2016年,青岛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515亿,占GDP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其中,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48亿元,占海洋经济比重达12%。青岛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研发机构,十分重视海洋生物材料的发展。青岛市副市长张德平说,当前,青岛市正积极推进海洋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将作为重点产业进一步推进。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研究员奚廷斐认为,目前我国海洋生物材料的产业化并不理想。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化生产,需要稳定成熟的技术作支撑,这对于企业和科研人员来说都是一场博弈。作为科研工作者,要推动海洋生物材料成果转化,一方面科研要瞄准市场,紧盯产业化的源头,另一方面要寻求志同道合、不急功急利、有社会责任的合伙人。
据悉,本次论坛由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主办,由青岛博益特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旨在为生物材料工作者提供一个多学科交叉对话和交流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