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国高新材料科技学术信息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关于中心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耐火、耐磨 粉末冶金 功能与电子材料 能源与环境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 2024全国纳米材料发展与先进纳米技术研讨会
更多>>   行业新闻
科学家发现在金属上“打 2024-08-14
包头成为产能规模最大稀 2024-08-14
2023世界新能源新材 2024-08-14
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 2024-08-14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新材 2024-08-14
“六盘山论坛2024— 2024-08-14
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与资 2024-04-23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 2024-04-23
山西太原加码新材料产业 2024-04-23
陕西:2030年前化工 2024-04-23
更多>>   联系我们

中国高新材料科技学术信息网

中科促研(北京)新材料研究院

E-mail:cailiao1717@126.com(科研项目、课题合作)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文体路24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 内容浏览
天力锂能三元材料蓄势待发 年产能将达5500吨
时间:2016/10/10 14:09:18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850

 

     续驶里程是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车时的首要参考因素,在动力电池向高能量密度发展趋势下,国内正极材料也开始由磷酸铁锂向三元材料过渡。在日前工信部发布的第288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共有84款电动专用车车型选择三元电池路线,22款车型选择磷酸铁锂,三元电池路线占比基本稳定在55%至60%之间。
  广发证券发布研报称,今年新能源乘用车与专用车大概率将爆发,而新能源乘用车与专用车大都以三元为主。根据测算,今年三元电池需求量有望从去年的4.4GWh翻番增长至10GWh。如果考虑悲观情形,电动专用车今年销量仅8万台,对应三元电池需求仍可达9.5GWh以上,同比仍然翻番不止。
  工信部赛迪顾问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吴辉认为,在乘用车领域,随着市场对轻量化、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需求不断提高,三元材料在未来是趋势。但除了续航里程,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也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此前,工信部提出暂缓在商用车使用三元材料动力电池,其原因是三元材料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不过,材料是评判电池安全的唯一标准吗?“最终决定电池安全性的,是整个动力电池系统,而不是材料。单纯认为三元锂电池不安全,是不太合适的。”新乡天力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瑞庆近日接受中国电池网(微号:mybattery)采访时表示,三元材料容易热解,但是不代表三元锂电池不安全。磷酸铁锂材料不易热解,但是不代表磷酸铁锂电池就是安全的。动力电池的安全,是一个系统问题,不只是材料的原因。
  在王瑞庆看来,由于电池管理系统(BMS)是连接车载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的重要纽带,主要功能包括过充保护(OVP)、过放保护(UVP)、过温保护(OTP)、过流保护(OCP)等功能。BMS能够提高电池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充和过放,延长电池寿命,监控电池状态,一旦发生意外时能够立刻切断电流。如果电池热解了,得先问问BMS是否合格了。
  天力锂能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电三元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业内同时拥有前驱体和成品三元材料少数供应商之一, 公司综合产能在国内生产厂商中排名第五。2015年10月22日,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交易,股票代码833757。
  天力锂能三元材料蓄势待发 年产能将达5500吨
  据王瑞庆介绍,目前,天力锂能三元材料的年产能达3000吨左右,新建的“年产5000吨动力型锂电三元正极材料项目”,两条生产线已安装调试完成并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可新增产能2500吨/年。公司三元材料主要应用于乘用车, 2016年有望进入更多的主流电池厂商,实现车用三元材料的放量供货。
  由于目前三元材料行业对技术和工艺门槛要求较高,多数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并不顺利。三元材料的生产难点在于前驱体的生产,业内企业生产三元材料所需的前驱体大多依靠外购,无形中增加产品成本及质量控制风险。王端庆表示,目前公司已掌握独立生产前驱体的技术,同等产品成本较同行企业要低3-6%左右,市场定价优势显着。现阶段各方对三元材料从研发到生产的过程都处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如果能在发展中突显公司优势,应用范围将得到拓展。
  王瑞庆还透露,三元材料的性能优越且足够稳定,正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但是三元材料起步较晚,依然有许多有待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在未来10年之内,市场难以有颠覆性的产品出现,需要不断对现有三元进行优化和提升。三元材料行业属于技术依赖性行业,高镍三元材料、加铝三元材料将是未来主要的方向,公司依托核心技术队伍,本着“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产品创新思路,在新技术方面,已经提前1-3年进行了技术储备。

 

 

 中国新材料网  中国电子材料网  中国复合材料集团  中国耐火材料网  中国功能材料网  中国超硬材料网
 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信息服务平台  高分子材料网  中国粉末冶金网  中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信息网  中国铸造网
版权所有:中科促研(北京)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乐缘文化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112号
京ICP备20210172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