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墨烯进入大众的视野源于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真正为中国资本市场所熟悉,却是相关概念股的一度亮丽表现。其优越性能除引来资本的追捧外,也引发了产业热潮。目前多地加紧投入项目的建设,相关园区如雨后春笋,投资热度如日中天。但业内也对这股热潮有所担忧,尤其在石墨烯产业化之路待发展的背景下。
事实上,虽然作为高新材料,但石墨烯早已为市场所熟悉。全世界最薄的材料,全世界强度最高的材料,全世界导热性最好的材料……石墨烯由于优越的特性,可用于电子、航天、新能源、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而被市场认为潜在规模至少在万亿元以上。
12月6日由烯碳新材(000511,股吧)等公司主导发起的石墨烯产业跨界系列沙龙“2014中国石墨烯薄膜专题研讨会”在江苏常州举行,研讨会汇集了石墨烯薄膜的原材料、生产、应用等产业链各个环节的200余名代表,共同探讨石墨烯薄膜实现产业化途径。
烯碳新材的公司人士介绍,以往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技术攻关、下游拓展和资本介入往往各自为战,烯碳新材采用“做大平台”的方式将整个产业链串联,这在国内新材料领域上市公司中尚属首例。烯碳新材今年10月从房地产业向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领域转型。公司高管此前曾据记者表示,公司并不会单纯从事石墨烯技术研发,而是要以投资的方式介入石墨烯产业,做成产业发展的三大平台。在12月6日的研讨会上,公司联合总裁范定侒再次强调了这种战略思路。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烯碳新材从投资向平台转变,根源在于石墨烯行业发展所处的特定阶段。相关新材料专家说,虽然中国在石墨烯研发与产业化推进方面大体与国际同步,但是整个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下游应用方面依然面临着不少瓶颈。在石墨烯产业化起步初期,如何调动尽可能多的“合作”力量,成为不少企业的课题。
方大炭素:业绩同比继续增长,基本符合预期
研究机构:东北证券(000686,股吧)分析师:潘喜峰 撰写日期:2014-10-24
报告摘要:
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6.42亿元,同比微降0.2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35.43%;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后净利润3.13亿元,同比增长36.87%;实现每股收益0.20元,公司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报告期内,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31.70%,同比基本持平;净利润率为12.67%,同比提升了3.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为26.45%,同比下滑了1.62个百分点,环比7.41个百分点;净利润率为8.82%,同比增长了4.1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了6.11个百分点。可以看到,公司的利润率环比下滑幅度较大。
得益于财务费用率大幅下降,期间费用率有所下降。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期间费用率为18.70%,同比下降0.62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为5.74%,同比上升0.93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11.34%,同比上升1.09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1.61%,下降了2.64个百分点,是期间费用率下降的主因。
截止到报告期末,公司的存货余额为15.85亿元,同比下降了18.72%;存货周转情况同比变化不大,基本正常。由于募集资金尚未完全投入使用,公司的现金余额高达22.64亿元,比较充足。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资金充裕是比较有利的情况。
预计公司2014、2015和2016年的EPS 分别为024、0.27和0.34元,目前的估值水平在41倍PE 左右,公司的估值水平不低,但是考虑到公司等静压石墨、核石墨和碳纤维等碳素新材料的发展前景看好,因此暂维持对公司增持的评级。
风险:公司碳素新材料业务的发展进程不达预期风险;市场的系统风险。
烯碳新材:精耕介孔碳,储备石墨烯
研究机构:国泰君安证券 分析师:桑永亮 撰写日期:2014-03-10
投资要点:
结论:2013年以来,烯碳新材通过资产臵换,主业由地产开发转型为烯碳新材料,其中重油助燃剂和介孔活性碳肥属创新性产品,市场前景乐观,石墨烯也在研发中。我们测算2013-2015的EPS为0.06、0.18、0.32元,增速70%、200%、78%。新产业板块PE普遍在30倍以上,我们给予公司目标价5.40元,对应2014年PE为30倍,首次覆盖,增持评级。
2013年产业大转型。2012年11月2亿现金收购丽港稀土40%股权;2013年4月,用上海银基60%股权臵换三岩矿业40%股权;2013年8月用上海银基臵业40%股权臵换奥宇石墨51%股权;2013年在连云港(601008,股吧)设立碳产业园、烯碳研究院、烯碳产业投资公司;2014年1月,更名为烯碳新材。
两拳头产品2014年开始发力。烯碳新材率先实现介孔活性碳规模化生产,并衍生出重油助燃剂、活性碳肥两产品。重油添加0.1~0.2%助燃剂,燃烧热值可提高10~15%,更重要的,可减少60%以上CO、HC氧化物、NOx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碳肥的农田实验表明,添加0.1%的碳肥,可少施化肥30~50%,且作物增产10%左右。两产品市场销售形式乐观,有望实现50%以上的复合增速,将成为烯碳新材未来几年业绩增长的主力。
烯碳新材在石墨烯等产品的研发方面也处于国内前列。烯碳新材下属的烯碳新材料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了超高纯石墨、石墨烯纳米碳材料等,技术合作院校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常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目前烯碳新材在连云港市新浦区经济开发区设立国家级碳新材料产业基地,占地共计20万平米,目前第一期5万平米已建成完工。
风险提示:重油助燃剂、活性碳肥销量不达预期。
中国宝安(000009,股吧):获得石墨烯电极填料专利,未来应用市场广阔
研究机构:招商证券(600999,股吧)分析师:张士宝,孙恒业 撰写日期:2014-10-23
公司旗下控股的贝特瑞为全球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龙头,2013年出货量占比全球35%,一直致力于石墨烯在动力电池材料方面的应用。公司公告获得石墨烯制备锂离子电池导电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的相关专利,可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导电性能和循环寿命。作为锂离子电池导电添加剂的石墨烯是粒径分布于10nm-100μm间的黑色粉末,是由单层-1000层相平行或接近于平行的石墨烯片层构成的碳质材料。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电导率,将其应用于电极材料中,能够显著提升现有电池的性能,该材料作为导电添加剂,导电性能良好,易于分散,能够有效增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能和倍率充放电性能,提高循环寿命,其制备方法对原料和设备要求较低,工艺过程容易控制,适合工业化生产。
贝特瑞作为公司旗下的新能源新材料平台,预计2014年收入和利润将再上新台阶。2014年预算目标:2.3~2.5万吨销量,收入16亿元,净利润1.6亿~2亿元。贝特瑞作为中国宝安未来高新技术产业中新材料、新能源的载体,与国内外诸如特斯拉、比亚迪(002594,股吧)等著名新能源电动汽车有供货或合作关系,将充分受益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高速增长,且贝特瑞是负极材料全球龙头,是全球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和硅碳复合材料、石墨烯研发及商业化实践领先企业,是宝安未来转型的支柱型产业,是中国国家战略及深圳市战略新兴产业的标杆企业,创新机制及市场环境优越,值得中长期看好。
给予“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我们认为公司退出地产、转战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转型战略完全顺应中国经济转型的发展潮流,看好公司长远的发展方向,预计2014-2016年EPS分别为0.27,0.29和0.32元(未考虑增发因素),对应PE分别为48X,45X和40X。
|